一、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604万,现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3个专属发展区,是黄河农业文明和运河商业文明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
聊城经济快速增长,培育出了一批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设备、化工、生物等产业,尤其有色金属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电解铝、铜冶炼、客车等重点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化肥、阿胶、密度板、农用汽车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聊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92.91亿元,增长14.6%,利税819.92亿元,增长10.5%。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聊城的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科技工作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94%,提高2.0个百分点。
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于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建设以聊城辖区的茌平县、阳谷县为核心区,辐射临清市和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地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辐射区地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合计3205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电解铝、阴极铜等有色金属冶炼,以及铝型材、板材加工,冷却器、汽车配件等铝制品生产,铜管、铜线、铜板带加工,铜线缆、空调器、变压器等铜制品加工等几大类近百余种产品,生产企业33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基地内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9家。目前我市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规模大,特色经济鲜明,行业优势明显,现具有年产电解铝120万吨、氧化铝700万吨、铝加工产品100万吨能力;以及年产阴极铜60万吨,铜加工制品30万吨的能力。铜、铝行业已经成为聊城经济的二大支柱产业。2014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1552.91亿元,同比增长68.1%,占基地内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53%。其中核心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1152.42亿元,占核心工业总产值的53.1%;辐射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400.49亿元,占辐射区工业总产值的18.2%。
2014年核心区工业总产值2170.29亿元,辐射区工业总产值2200.53亿元,合计4370.82亿元;2014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利税220亿元,对基地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4%。
二、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取得的成效
(一)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强化政策引导,创造产业基地建设良好环境。为营造加快产业基地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聊城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强市的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列入聊城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重点,从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信息、市场建设等服务的软硬环境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先后出台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的意见》、《关于支持聊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的规定》、《聊城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聊城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
其次,抓服务创新, 营造人性化的企业发展氛围。在加强生产环境建设的同时,高标准、高质量的抓好生活环境建设, 以人性化的理念服务企业, 服务员工, 解决基地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基地的规模、特色及骨干企业带动。聊城市现有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骨干企业9家。通过资源整合,我市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现有骨干企业9家,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已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铝制品,阴极铜-铜材加工-铜制品二大产业链,都具备3年内发展成为千亿规模的产业基础。两大产业链有效地集成了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产业链内部相互促进并形成了优势互补、市场共享的良好态势,对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的整体发挥和水平提升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2014年年产电解铝120万吨、氧化铝700万吨、铝加工产品100万吨,阴极铜60万吨,铜加工制品30万吨。
目前,基地产品已经从单纯的铜、铝原材料生产,延伸到有色金属产业的下游产品,产品涉及电解铝、阴极铜等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以铝型材、板材为主的制造业所需铝合金材料加工,冷却器、汽车配件为主的铝产品加工,铜线缆、空调器、变压器等所需铜管、铜线、铜板带为主的铜材料加工等几大类近百余种产品,开发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
铜及铜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高精尖铜深加工和新型合金材料等产品以及内螺纹铜管、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高速列车导线、接插件等高附加值铜深加工产业项目。
铝及铝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铝深加工产品,逐步完善板带坯料-中厚板-薄板-铝箔、铝合金-压铸件、铝合金-型材三大精深加工产业链,建成在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铝生产及深加工基地,打造千亿产业。
阴极铜生产是以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为主,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铜冶炼技术和装备。铜产品深加工是以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和山东阳谷电缆集团为主,主导产品涵盖内螺纹铜管、光亮铜盘管、管组件、铜合金板带以及低压、中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
氧化铝生产是以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和山东信发华信铝业有限公司为主。铝合金加工是以茌平信发铝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信通铝业有限公司和鲁环汽车空调器有限公司为主,主导产品涉及以铝型材、铝板材加工为主的铝合金材料加工及冷却器、汽车轮毂为主的铝制品生产。
基地注重抓大促小, 形成品牌效应优势。一是抓大, 启动“扶优”工程, 实施大公司和名牌战略, 重点抓信发集团、祥光铜业、奥博特铜铝业等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 以培育知名品牌为核心, 推动一批骨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 打造企业“航空母舰” 。二是促小, 对一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小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措施扶持。
在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下,我市形成了信发循环经济铝电千亿产业园和阳谷祥光生态工业园两大千亿产业园区。信发循环经济铝电千亿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园区以铝电、化工材料两大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聚氯乙烯精深加工、高新技术、新型节能建材相关产业项目。阳谷祥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是有色金属行业中第一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高精尖铜深加工和新型合金材料等产品以及内螺纹铜管、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高速列车导线、接插件等高附加值铜深加工产业项目。
(三)基地的创新能力。面对经济新常态,聊城市紧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三大主题,创新型工业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宠,基地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1、高度重视自主研发。目前基地拥有山东省高精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纯阴极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机油冷却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家省级有色金属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地内有色金属企业全部建有研究开发机构,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都占销售额的5%以上有的企业高达6.23%以上;承担了7项国家、省火炬计划,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省火炬计划项目2项;基地内拥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并且拥有多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
2、注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近几年来,我市有色金属领域企业充分利用聊城市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与全国材料领域的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联合建立实验室,共同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解决有色金属行业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推进技术、资本、管理、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形成集成和互动, 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重组、聚合, 实现了有色金属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聚变。如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先后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加入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起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整合资源优势。2010年12月28日,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聊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聊城大学、信发集团、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参股组建了聊城有色金属研究院,下设铝业研究所和铜业研究所。特聘中南大学、北京有色总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广州有色研究院等单位的18名校外专家教授组成了智囊团,参与指导研究院研发人员的工作,开展创新性研究。迄今为止,研究院获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聊城有色金属研究院已经成为聊城市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四)人才培养体系。高新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竞争, 因此,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定要以发挥人才创新作用为取向, 利用各种手段为创新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必要的服务, 引导企业强化激励机制, 灵活留人用人。
首先, 基地强调协同攻关, 以重大项目集聚人才。现在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每年都要组织一批重点攻关项目, 针对项目的共性问题与技术难点, 组织社会力量协同攻关。
其次,以激励政策吸引人才是基地采取的又一有力措施。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支持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竞争。对高科技项目的投入, 以效益为原则, 通过无偿贷款、控股、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效益好、有前途的企业和项目, 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 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向企业, 为企业构筑人才高地。同时, 积极引导企业内部建立激励机制, 以科技项目的实施为目标, 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考核点, 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 使人才始终处于有压力的竞争环境, 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力,形成激励人才、不断创新的氛围。
还有,基地还通过筑巢引凤方式, 以良好环境留人。“基地在打造创业环境方面做足了文章。充分发挥国家级产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在造就人才、孵化项目、培育企业等方面的优势, 整合聊城有色金属领域科研、技术、信息、人才、产业、政策资源, 通过搭建资金、技术、政策、信息平台, 为人才提供创业条件, 降低创业成本,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市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规模大,特色经济鲜明,行业优势明显,现具有年产电解铝120万吨、氧化铝700万吨、铝加工产品100万吨能力;以及年产阴极铜60万吨,铜加工制品30万吨的能力。铜、铝行业已经成为聊城经济的二大支柱产业。2014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1552.91亿元,同比增长68.1%,占基地内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53%。其中核心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1152.42亿元,占核心工业总产值的53.1%;辐射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400.49亿元,占辐射区工业总产值的18.2%。
2014年核心区工业总产值2170.29亿元,辐射区工业总产值2200.53亿元,合计4370.82亿元;2014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利税220亿元,对基地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4%。
三、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精深加工比重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14年,我市电解铜、氧化铝、电解铝等上中游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0%,铜铝深加工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为80%左右,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二是人才匮乏制约产业发展。产业技术人才要求高。铜铝加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市起步较晚,铜铝加工行业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尤其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从事制造加工工艺的专门人才严重短缺。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加工链条的延伸,人才匮乏的矛盾也较为突出,对我市铜铝生产及深加工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思路及建议。面对新形势,要走出一条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首先, 要构建产、学、研、政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够解决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产学研脱节问题。
其次, 还要加快构建并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科技咨询、务业管理等中介机构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
最后,要探索基地发展新模式, 还要加强良好资本运营体系的建设。通过在基地内积极培育和发展风险资本市场, 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体, 政府投入为引导, 机构、社会、民间等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在体制上, 积极培育有利于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风险资本市场;在政策上, 支持具备条件的有色金属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筹集发展资金;在措施上,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四、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下阶段工作思路与重点
有色金属产业是山东省聊城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聊城市高度重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在规划建设的“3+5”千亿产业园中,就有两个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主导,分别为祥光生态工业园和信发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产业园均取得了较快发展,正向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的目标迈进。下一步,聊城市将依托信发集团、祥光铜业、中色奥博特等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铝、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研制发展高精尖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新型合金材料等产品。铝产业重点发展车用铝、包装用铝和新型建筑用铝,形成板带坯料—中厚板—薄板—铝箔、铝合金—压铸件、铝合金—型材三大精深加工产业链;铜产业上游扩大阴极铜规模,中游生产铜铬、铜银、铜锡、铜铬锆等高技术水平的铜合金产品,下游发展精密铜杆管件、铜合金板带、接插件、管组件、电子元件和超高压交联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力争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