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归来,上期所开盘行情:

一)、全球贸易局势升级:有色金属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期,全球贸易战局势的持续升级正对有色金属市场构成系统性风险。美国对多国加征“对等关税”的激进政策,叠加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威胁,直接引发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的稳定性,更通过美指反弹、美股及原油暴跌等传导机制,对有色金属市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铜、铝、镍、锡等大宗商品集体领跌,市场风险偏好急剧降温,凸显宏观情绪对价格的绝对主导权。
核心逻辑:
1、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尽管当前清单未直接涉及铜产品,但“232”政策调查的推进仍构成潜在威胁,市场对后续加征关税的预期持续升温。
2、避险情绪的自我强化:美股暴跌与经济衰退担忧形成负反馈循环,投资者加速抛售大宗商品以规避风险,导致铜、锡等品种单日跌幅创下疫情后新高。
3、政策博弈的长期性:中美关税谈判进展、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等宏观变量,将决定市场情绪能否企稳,进而影响有色金属价格的底部支撑。
二)、供需基本面分化:结构性矛盾与短期压力并存
尽管宏观情绪主导短期走势,但各品种的供需基本面仍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具体领域进行差异化分析:
铜:需求预期恶化,多头仓位承压
供应端:全球铜矿生产保持平稳,但需求端受贸易战冲击显著。美国国内铜价因加征关税预期飙升后,终端消费反馈不佳,LME铜价清明假期期间单日跌幅超5%。
风险点:前期多头仓位过度集中,叠加下游行业看空情绪蔓延,铜价仍存在进一步下探风险。
铝:供应压力有限,需求端仍存支撑
供应端:国内电解铝产能微增,但社库大幅去化,供应压力可控。季节性消费旺季预期下,电力、光伏、新能源车需求增速向好,铝基本面支撑较强。
矛盾点:全球贸易战升级导致市场信心受挫,若宏观情绪持续恶化,铝价仍可能承压。
锌:供应放量与需求疲软的博弈
供应端:海外矿山生产平稳,国内北方矿山复产推进,锌矿供应持续放量,预计4月内外精矿加工费(TC)继续上行。炼厂利润修复推动提产计划,4月精炼锌产量或增至56.87万吨。
需求端:终端消费反馈不佳叠加关税冲击,镀锌板出口受阻,下游补库需求有限,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铅:供应端瓶颈与需求端淡季共振
供应端:矿产短缺与再生铅瓶颈交织,废电池回收受阻,二季度为铅酸蓄电池传统消费淡季,再生铅厂减产扩围。
需求端:蓄电池行业旺季不及预期,工业应用韧性有限,需求端复苏仍需时日。
锡:地缘风险与资源约束共振
供应端:地缘紧张局势与资源约束共振,果(金)Bisie矿停产引发连锁反应,多头资金回撤导致锡价下跌。
风险点:若地缘冲突进一步升级,锡矿供应或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镍:过剩格局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
供应端:印尼政策持续加码,镍矿原料紧张,但纯镍过剩格局延续。
需求端:不锈钢高库存与弱需求相博弈,三元电池疲软,现货市场交投谨慎。
三)、观点与展望:短期承压,长期需关注结构性机会
短期观点:
1、宏观情绪主导价格走势:全球贸易战升级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将持续低迷,有色金属价格或延续跌势。
2、需求端疲软或成常态:地产疲软、终端消费低迷、出口受阻等国内因素,叠加关税冲击,需求端复苏难度较大。
3、警惕多头仓位风险:前期多头仓位过度集中可能加剧调整压力,需警惕铜等品种的进一步下探风险。
长期展望:
1、结构性机会仍存:铝、锡等品种因基本面支撑较强,若宏观情绪企稳,或率先迎来反弹。
2、政策博弈决定方向:中美关税谈判进展、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等宏观变量,将决定有色金属价格的底部支撑。
3、关注供应链重构:全球贸易战加速供应链重构,需关注资源国政策变化对供应端的影响。
总结:
当前有色金属市场正处于宏观情绪与基本面博弈的敏感期,短期价格走势或受全球贸易战升级主导,但长期来看,结构性机会仍需结合具体品种的供需格局进行差异化分析。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变化及终端需求复苏节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