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盐湖提锂技术取得革命性进展:生产周期骤减至1—2个月

盐湖提锂技术取得革命性进展:生产周期骤减至1—2个月

   来源: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蒙纳士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李之考博士与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张西旺教授合作,宣布了一项盐湖提锂技术的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辅助的疏松纳滤膜工艺,不仅显著提升了盐湖锂资源的提取效率,还实现了盐湖镁资源的增值利用。

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查看全网产业数据、市场分析、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价格:¥ 元/年
-
+
支付方式:
注:支付过程中浏览器会有几次跳转,支付完成之前请勿关闭浏览器,否则可能造成支付失败
确认订单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蒙纳士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李之考博士与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张西旺教授合作,宣布了一项盐湖提锂技术的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辅助的疏松纳滤膜工艺,不仅显著提升了盐湖锂资源的提取效率,还实现了盐湖镁资源的增值利用。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已在10月22日的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发表。随着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其战略地位日益显著。然而,传统的卤水提锂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等瓶颈问题,特别是长达两年的蒸发-沉淀周期,严重阻碍了锂资源的快速供应。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EDTA辅助的疏松纳滤(EALNF)工艺。该工艺巧妙利用EDTA与镁离子的选择性螯合作用,显著放大了锂、镁离子在电性和尺寸上的差异,从而实现了锂资源的高效提取和镁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两级过滤,该工艺使得锂离子的全流程回收率高达90%,远超传统蒸发-沉淀法的30%—50%。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工艺彻底颠覆了传统工艺中的盐田晾晒步骤,将原本长达1—2年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至仅1—2个月。这一变革性的进步不仅将极大地加速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能有效满足电动汽车等产业对锂资源的迫切需求。

此次盐湖提锂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国科研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为全球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这一成果有望引领盐湖提锂技术的新一轮革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盐湖提锂

有色云app(ios)
有色云app(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