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领军企业,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即将迎来资本市场的关键节点。根据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公告,该公司将于 4 月 11 日接受 2025 年第 3 次审议会议审核,拟通过发行不超过 8050 万股股票募资 2.95 亿元,重点投向新能源储能、动力电池回收等战略新兴领域。
成立于 1999 年的岷山环能,最初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业,通过 "底吹熔炼 - 熔融还原 - 富氧挥发" 技术体系,实现了多金属伴生矿粉及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高效回收利用,年处理各类再生资源超百万吨。这种将 "城市矿山" 转化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能力,使其成为国家绿色工厂、联合国 CRT - 铅玻璃定点处置企业,并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公司近年来加速向新能源领域延伸。此次募资的五个项目中,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一期)和光伏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将构建 "光储充" 一体化的新型能源系统,预计可形成 500MWh 储能装机规模。而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项目(一期)则瞄准万亿级市场,通过 "拆解 - 检测 - 重组" 技术路线,实现镍、钴、锂等关键资源的循环利用,契合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年增 5.9% 的发展趋势。
相较于传统资源回收企业,岷山环能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集成与创新能力。其自主研发的 "多金属固废协同冶炼技术",可同时处理含铅、锌、铜、银等多种金属的复杂物料,金属综合回收率达 98% 以上,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15 个百分点。在电池回收领域,公司独创的 "湿法冶金 + 短流程再生" 工艺,可将退役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锰等金属纯度提升至 99.9%,成本较传统火法工艺降低 30%。
这种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28.95 亿元,净利润 7299 万元,其中再生资源业务贡献了 65% 的营收。在铅酸电池回收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已达 12%,服务天能、超威等头部企业,形成稳定的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闭环。
此次登陆北交所,对岷山环能而言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从行业发展看,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储能装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0 万千瓦,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 852 亿元,公司募投项目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期。北交所的上市融资,将为其新能源业务扩张提供关键资金支持。从企业成长角度,北交所的制度设计与公司发展阶段高度契合。根据北交所上市规则,公司选择 "市值不低于 2 亿元 + 净利润不低于 2500 万元" 的标准,2024 年 7299 万元的净利润已远超门槛。更重要的是,北交所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政策,将加速其技术成果转化,例如材料科学与城市矿山联合实验室项目,有望推动 "固废资源化 - 新材料研发 - 高端制造" 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尽管前景广阔,岷山环能仍需应对多重挑战。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形成规模优势,2023 年储能电池企业营收前十强占据行业 62% 的份额。公司作为后来者,需在用户侧储能的差异化场景中寻找突破口。
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同样竞争激烈。豫光金铅、飞南资源等企业均在加速产能扩张,而行业技术迭代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固态电池的普及可能改变现有回收技术路线,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保持领先。
站在资本市场新起点,岷山环能的战略布局呈现清晰的生态化特征。在资源端,网络智能化城市矿山回收系统将构建覆盖全国的再生资源收储网络,预计可提升 30% 的回收效率;在应用端,光伏 + 储能的综合能源服务,将为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种 "资源 - 技术 - 场景" 的三维布局,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深度契合。若此次上会通过,岷山环能有望成为北交所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第一股,为行业发展提供 "绿色转型" 的示范样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