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000960.SZ)日前发布的 2024 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19.73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44 亿元,同比微增 2.55%;扣非净利润达 19.43 亿元,显著增长 40.48%。作为全球锡产业龙头,公司锡金属全球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 25.03%,较上年提高 2.11 个百分点,连续 19 年稳居世界第一。
在供给端,锡资源的稀缺性与战略价值持续凸显。2024 年东南亚传统锡矿主产国政策收紧叠加非洲地缘冲突,导致全球锡矿供应缺口扩大。数据显示,刚果(金)Bisie 锡矿暂停运营直接影响全球6%的锡矿供应,印尼3月起上调锡矿开采税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而缅甸佤邦因地震导致复产时间再度延迟,预计 2025 年全球锡矿供应缺口将扩大至 1.5 万吨以上。
在需求端,锡的应用场景正加速拓展。不少证券机构共同指出,半导体行业景气回升带动锡焊料需求弹性释放,而 AI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催生新增长点。据悉,全球 AI 服务器需求预计 2025 年将增长 35%,相关芯片封装环节对锡基材料的需求同比提升 20%。此外,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锡消费增速均维持在 10% 以上,推动锡价中枢持续上移。
面对行业变局,锡业股份正通过资源整合与战略协同巩固龙头地位。公司与克什克腾旗政府签署的《锡产业合作协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作为大兴安岭成矿带核心区域,克旗锡资源储量占内蒙古总量的 60% 以上,此次整合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国内 “南北两极” 的资源布局。在国际合作方面,公司与印尼 PT 蒂玛公司、内蒙古兴业银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进入项目落地期,通过技术输出与资源互补提升全球供应链话语权。
在传统产业升级领域,锡业股份正加速推进 “智慧矿山 + 智能工厂” 建设。旗下云南华联锌铟公司构建的 “5G + 无人驾驶” 矿山系统,实现矿车调度效率提升 30%,安全事故率下降 45%。锡业分公司的炼锡智造示范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生产全流程数据采集率提升至 85%,运营管理效率提高 20%,人力投入减少 40%,单位能耗下降 11%。该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其 “一屏观生产、一网管全厂” 的数字化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锡作为兼具稀缺性与技术延展性的战略金属,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新兴产业爆发的双重驱动下,正迎来价值重估机遇。锡业股份凭借资源掌控力与技术迭代能力,有望在这一进程中持续受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