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白银:撕裂的金属之王正在改写百年定价逻辑?

白银:撕裂的金属之王正在改写百年定价逻辑?

   来源:

答案或许藏在细节中。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光伏技术的银用量削减、矿山供应的黑天鹅事件,都可能瞬间改写剧情。

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查看全网产业数据、市场分析、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价格:¥ 元/年
-
+
支付方式:
注:支付过程中浏览器会有几次跳转,支付完成之前请勿关闭浏览器,否则可能造成支付失败
确认订单

2025年,白银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这种曾被黄金光芒掩盖的“穷人的黄金”,如今正以撕裂传统定价逻辑的姿态,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焦点。从每盎司30美元到50美元的预测狂欢,从工业革命的“隐形心脏”到地缘政治的避险筹码,白银的百年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

从“黄金影子”到“工业之王”

过去,白银的金融属性牢牢绑定黄金。当黄金因美联储降息或地缘冲突上涨时,白银往往紧随其后,沦为配角。但2025年的白银市场,却上演了一场“反叛”大戏。

2024年,白银以近30%的年涨幅跑赢多数资产,而2025年开局仅三个月,市场已嗅到更浓的火药味。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全球白银供需缺口从2021年的1591吨飙升至2024年的5000吨,预计2025年将扩大至5500吨以上。驱动这一趋势的,不再是传统的避险需求,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光伏、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甚至核能,都在疯狂“吞噬”白银。

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需要20克白银,一辆电动汽车消耗25-50克,一座核反应堆则需5.6万盎司……当全球绿色能源目标与科技浪潮叠加,白银的工业需求已占据总消费量的60%以上。中国、美国、欧盟的清洁能源竞赛,更是将白银推向了战略资源的高度。分析师直言:“到2050年,仅太阳能产业就可能消耗全球98%的白银储备。”

供给枯竭与资本狂欢

白银的供需失衡,早已不是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一场结构性危机。

矿山枯竭、新项目稀缺、回收率停滞,让供应端举步维艰。2024年,全球白银产量同比下滑2%,而工业需求却以每年8%的速度攀升。更致命的是,白银的“伴生矿”属性——全球70%的白银产自铅锌铜矿的副产品,这意味着即便价格飙升,矿业公司也难以快速增产。

资本市场的反应比实体更疯狂。2025年初,白银ETF持仓量创历史新高,对冲基金在COMEX白银期货上的净多头仓位较2024年翻倍。甚至一向保守的央行,也开始将白银纳入储备多元化战略。这场博弈中,连传统的“金银比”指标都显得苍白——当比率逼近92的历史极值时,白银却以独立的上涨逻辑,撕开了与黄金的百年捆绑。

新秩序的暗涌

白银的定价权争夺,本质是一场多维战争。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是关键变量。2025年,尽管市场对降息预期反复摇摆,但高通胀与债务货币化趋势,仍在逼迫资金涌入抗通胀资产。白银的“双属性”——既能对冲货币贬值,又能受益于工业扩张——让它成为动荡时代的完美标的。

地缘政治则扮演着“加速器”角色。中东局势动荡、美国大选后的关税政策悬疑、逆全球化浪潮,都在刺激避险需求。而特朗普政府可能推行的“白银战略储备”传闻,更是让市场神经紧绷。

技术面同样释放强烈信号。伦敦银价在突破26美元关键阻力位后,已形成“杯柄形态”,技术派坚信这是冲击50美元的历史性信号。而空头的最后防线——25-28美元支撑区间,正在被多头的狂热买盘逐步瓦解。

白银已不再是过去的白银

 白银的故事充满矛盾的美感:它既是绿色革命的“救世主”,又是资本博弈的“绞肉机”;既承载着人类科技的理想,也暴露着资源枯竭的残酷。2025年,当银价剑指50美元,一个问题浮出水面:这场盛宴是新时代的开端,还是泡沫破裂的前夜?

答案或许藏在细节中。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光伏技术的银用量削减、矿山供应的黑天鹅事件,都可能瞬间改写剧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白银已不再是过去的白银——它撕开了传统定价的枷锁,却也陷入了更复杂的博弈网。

【以上观点不做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白银

有色云app(ios)
有色云app(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