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美关税震铝链 沪铝短扬长虑

美关税震铝链 沪铝短扬长虑

   来源:

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查看全网产业数据、市场分析、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价格:¥ 元/年
-
+
支付方式:
注:支付过程中浏览器会有几次跳转,支付完成之前请勿关闭浏览器,否则可能造成支付失败
确认订单

一、政策冲击与宏观经济影响
美国宣布自 4 月 2 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 25% 关税,此举将使进口汽车加权平均税率从 2.5% 骤升至 25%,远超主要贸易伙伴水平。行业机构分析指出,该政策可能引发贸易伙伴反制措施,推升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某国际投行测算显示,相关经济体经济衰退概率或升至 40%。
二、产业链重构与铝供需扰动
进口汽车占该国市场份额约 40%,关税政策迫使制造商需权衡多种应对策略:包括调整产能布局、承担成本上涨或加速技术替代。数据显示,某邻国供应该国 37% 的汽车零部件,短期内产业链调整面临较高转换成本。
铝作为汽车轻量化核心材料首当其冲,该国从主要供应国的进口占比超 70%,关税推高原料成本。行业机构指出,车企可能通过两种路径应对:一是转向本土铝材采购,二是加速镁合金、碳纤维等替代材料研发应用。此外,包装行业已预警成本压力或促使材料替代,削弱循环经济目标。
三、需求传导与市场分化
政策实施后,进口车价上涨将直接抑制终端需求,二手车市场可能出现短期价格波动。数据显示,汽车产业链就业岗位面临调整压力,某边境地区或受显著影响。但政策也为本土制造商创造机遇,部分企业因产能布局优势股价逆势上扬,而依赖进口的国际车企则承压明显。
美国加征汽车关税政策下铝价走势分析:短期扰动与长期挑战并存
沪铝盘面,主力合约于 20800 元 / 吨附近波动,市场对宏观冲击反应显著。美国加征汽车关税政策,短期扰动铝产业链:一方面,车企为降成本或转向本土铝采购,短期提振区域铝需求;但长期看,镁合金、碳纤维等替代材料加速研发,将威胁铝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空间。此外,贸易反制引发全球产业链重构,东南亚等新兴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亦将改变铝消费流向。政策虽短期利好本土铝企,但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升级、成本攀升与需求收缩叠加效应,长期仍对铝市供需平衡构成挑战,后续需密切跟踪技术替代进程与全球贸易博弈动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铝价

有色云app(ios)
有色云app(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