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正加速迈向商业化,多家企业近期披露技术进展与产能规划,行业即将迎来关键突破。
辉能科技:全陶瓷架构冲刺量产
台湾辉能科技宣布完成固态电池技术拼图,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量产。其第三代锂陶瓷电池采用复合无机电解质与全陶瓷隔层,支持全硅负极,单层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810Wh/L,双层设计更提升至860Wh/L。快充性能显著,5分钟可从5%充至60%,循环寿命超1000次。第四代技术进一步升级至全无机电解质,能量密度最高可达1100Wh/L,4分钟快充至60%,循环寿命突破1200次,全面对标电动汽车与储能需求。
Solid Power:硫化物电解质扩产三倍
美国Solid Power加速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能布局,计划2026年底将产能从当前30吨/年提升至75吨。公司采取轻资产策略,专注向SK On、LG能源等电池巨头及宝马、福特等车企供应电解质材料,避开直接竞争。其技术已获21项美国专利,双工厂布局支持快速技术迭代。
Ilika:50Ah车用电池原型问世
英国Ilika成功开发50Ah固态电池原型,目标2025年底向合作伙伴交付测试。该项目获法拉第电池挑战赛820万英镑资助,宝马、Fortescue Zero等参与指导。该电池集成高硅含量电极,已在千兆工厂完成制造演示,商业化进程加速。
Basquevolt:欧洲固态电池新势力崛起
西班牙Basquevolt完成CDTI资助的Solidcells项目,聚焦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开发。公司由巴斯克政府、Iberdrola等巨头支持,计划5年内投资7亿欧元建厂,2027年推出原型电池,2029年启动量产,剑指欧洲固态电池领导地位。
行业影响
四大企业技术突破覆盖氧化物、硫化物电解质路线,能量密度普遍突破800Wh/L,快充性能显著优于传统锂电。产能规划显示,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提速,预计2025-2026年将迎来首批量产车型。行业正从实验室阶段转向规模化制造,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彻底解决安全焦虑,推动电动汽车与储能产业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